中公圖書|中公網校|申論批改|1對1輔導|考練通|移動自習室|中公題庫
職位檢索|免費試聽|在線練習|考試題庫|公考社區|在線問答
學習平臺: 行測備考|申論備考|面試備考|公共基礎|申論熱點|面試熱點|時事政治
在選調生考試當中,定義判斷屬于題型,材料涉及范圍廣,專業性科學性強,同學們遇到這種題型往往會被“沖昏頭腦”,準確率和速度難免受到影響。事實上,定義判斷題型難度并不大,為了大家能夠更加高效科學地應對并戰勝定義判斷“這只紙老虎”,今天中公教育給大家安排了題型解析和技巧點撥,幫大家撥開“迷霧”,找到正確的目標!
首先,定義判斷這種題型考查形式為題干圍繞一個或多個“被定義項”展開說明,選項讓我們判斷選項是否符合定義,進而具體可分為兩種:單定義和多定義。“單定義”即只有一個被定義項,例如:“行政處罰是指……”。在這里就是對“行政處罰”下定義,那么“行政處罰”就是“被定義項”。“多定義”就是題干中有多個被定義項。從內容上看,呈現出“平行定義”或者“母子定義”的形式,比如“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道德行為和個體道德行為”,考查學科廣泛,涉及社會學、心理學、文學、法學以及管理學,等等。
既然如此,定義判斷內容雜,如果我們從學科知識上入手,當成常識題來做,理論體系過于龐大,學習起來效率很低,而且碰到艱澀專業的定義,連讀懂都很難。所以只能最好從定義本身入手,逐個瓦解定義構成,在這中公教育為大家提供一種方法提升閱讀效率,它就是核心成分分析法,也叫提取要點法。
所謂“核心成分分析”就是將題干給出的定義進行肢解,劃分成多個要點,再用各個要點內容去對比選項,選擇一個最符合定義的選項。如果選項中的信息不符合題干定義當中的某個要點,我們可以直接將其排除。具體要點有:
主體(行為動作的發出者)和客體(行為動作的承受者),主體和客體可以是國家、企業、個人、社會組織等;原因(常以“因為……”“由于……”引出)和目的(常以“為了……”引出);方法(常以“通過……”“采取……”引出)和結果(常以“實現了……”“導致了……”);條件(常以“在……條件下”引出)和性質(“……是……”)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題干的要點整理出來,然后與選項的要點比對,再篩選答案即可。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例題來嘗試一下用這個方法來分析定義并做題。
【例】對立互補命題指的是先后敘述的兩個結構基本相同的句式中含有兩對或者兩對以上相互對立的概念,但是其闡發的意思是一致的或者是相互補充的。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對立互補命題的是:
A.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C.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D.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參考答案】:C
【中公解析】:第一步:找出定義要點。“先后敘述的兩個結構基本相同的句式”即前后兩句結構相似、“兩對或者兩對以上相互對立的概念”即存在對立概念、“意思是一致的或者是相互補充的”即概念之間含義相關。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君子”和“小人”、“坦蕩蕩”和“長戚戚”,符合3個要點,排除;
B項:意思是“為官者應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下的人民幸福出力”,“先”和“后”、“憂”和“樂”符合定義3個要點,排除;
C項: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倉廩實”和“衣食足”、“知禮節”和“知榮辱”均不屬于相互對立的概念,不符合“兩對或者兩對以上相互對立的概念”,不符合定義,當選;
D項:意思是“人窮的時候親戚朋友在身邊也很少來往,富有的時候就算遠在深山老林親戚都會來找你”,“窮”和“富”、“鬧市”和“深山”符合定義3個要點,排除。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要多做多練哦!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